春日风光美如画,万物复苏,草木生长。但在这充满活力的时节,不少人却被缠于春困的魔咒——眼皮打架、哈欠连天、键盘敲出催眠曲......气候转暖,季节交替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客观反应,即所谓春困。对于春困,古人也有自己的看法。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酣睡到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由“春困”写成的诗被千古传唱,家喻户晓。诗人从困倦到清醒,唤醒他的是枝头鸟鸣,最先看到的是雨后落花,春景、春声混杂着春雨后的清新味道,好不美妙。
春睡
宋·寇准
春力著人春睡重,
叶底黄鹂鸣自送。
绿幕朱栏日观明,
回廊侧户风帘动。
春阳让人暖洋洋,黄鹂在叶底唱着催眠曲。朱栏绿幕被日光晒得半透明,风掀动回廊纱帘的瞬间,整座庭院都跟着打了个哈欠。
那么,如何应对春困呢?一起来看看老祖宗的智慧,在文物和书卷中寻找答案吧!
吃出元气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打春》:“是日(立春日)……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蓖?,可食用清淡利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茯苓、赤小豆等,避免油腻厚味加重脾胃负担。
“鸟啼诗梦醒,茶熟故人来”,古人也常以琴棋书画、品茗会友提神。苏轼在《望江南》中写“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饮茶作诗以驱倦意。饮茶,也少不了精美的茶壶来配:
清杨彭年款紫砂百寿壶 孔子博物馆藏
壶呈筒形,盖微隆,捉手上饰绳纹圆环,短流,曲柄。质感细腻,器身铭刻寿字纹,流下铭刻“百寿壶”,底刻“杨彭年造”款。
民国谈相周款紫砂壶 孔子博物馆藏
呈扁圆形,圆形盖,短流,曲柄,平底。器身刻“食德饮和”“丙子冬月之吉制”“色到浓时方近苦,味从回处有余甘”“竹道人作”。工艺精妙,文字书写流畅。
调出节奏
春季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体才能得到调整和补充,减少白天的困倦。古人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云笈七签》中提倡春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顺应阳气生发。且“久卧伤气”,睡懒觉不能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反而会引起人的惰性,越睡越困,越睡越懒。清代《老老恒言》提醒“午后坐久昏倦,可暂眠片刻,过恐伤气”。同时,给自己选一个好枕头,把枕头垫高,更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睡眠。
宋青釉划花瓷枕 孔子博物馆藏
动出活力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强调早起活动以助阳气升发?!胺甏翰挥卫郑质浅杖恕?,在清明前后时节,郊游踏青等活动既可以让人活动筋骨,又能够使人通过观赏自然风景调节情绪。
孔子博物馆春日百花争相开放,杏花谢落海棠起,桃红柳绿,春光明媚。在孔子博物馆馆区内散步赏景,听鸟鸣、闻花香、感受春风,沉浸在自然之中。
打败春困的那一刻,我们就能成功解锁一个更轻盈、更有生命力的自己。一起把春困变成春日的“重启键”吧!
上一篇:成语科普 | 过犹不及
下一篇:春日之约——《诗经》里的千年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