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痹唬骸叭辉蚴τ??”子曰:“过犹不及?!?/p>
子贡问老师孔子:“子张和子夏两人谁更有才德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子夏不及。”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和不及是一样的?!?/p>
过犹不及是指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它的反义词有恰如其分、不偏不倚等。
孔子博物馆藏明代《孔子观欹(qī)器图轴》中所描绘的孔子观器论道的故事生动体现了“过犹不及”的含义。
《孔子观欹器图轴》,明,纵99.5厘米,横59厘米,绢本,设色,孔子博物馆藏。
画心上部以楷书摘录《荀子·宥坐》篇,记载孔子在参观鲁桓公庙时,以欹器教育弟子践行中庸之道?;魃系钠侣杂性錾?,曰:“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问于守庙者:‘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欹,倾斜不正之意。画面正中描绘了题跋中所提到的欹器装有不同水量时的不同形态。当欹器未被注水时呈倾斜状态,注水过半时则保持中正,注水过满时则会倾覆。孔子借器喻意,教育弟子“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道理。
欹器因有警示作用,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被鲁国君王放在庙堂的座位右侧,专门用来警醒修身之用,因此又称“宥坐之器”,类似于今天我们说的“座右铭”。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世间万物,皆有其度??鬃友浴肮滩患啊保嵌浴岸取钡淖罴掩故?。对“度”的理解和把握,体现每个人的修为与智慧。饮食起居,适度方能健康;待人接物,分寸方显修养。乐师精准调试节奏,方能演绎动人乐章;农夫适时把握农时,才能获得丰收硕果;匠人巧妙掌握力度,方可雕琢精美器物。推而广之,小至个人习惯,大至治国理政,唯有把握“度”的智慧,方能行稳致远。细细思量,生活中何处不体现“过犹不及”的哲理?
上一篇:清明:花深柳暗,时节正是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