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成立后至1935年前,新、旧各派政治文化势力在孔祀停废问题上的存在着尖锐对立,自1928年,蔡元培执掌的大学院为与旧治统“划清界限”,以春秋祀孔旧典与“现代思想自由原则及本党主义大相悖谬”为由,主张将祀孔旧典废止,从此引发旧绅、学界以及地方军、政势力中的尊孔祀孔派的抵制,而到 1934年6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则又骤然将祀孔典礼日升格为“国定纪念日”。1935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又将孔子嫡系后裔孔德成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从官方确立了孔子后裔的地位。在中国近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祀孔的历史上,1928~1935年国家尊孔崇儒的变动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这种变动离不开国民党高层官员的提出与推进。
作为国民党的“元老”,戴季陶是民国时期尊孔崇儒的主要提倡人之一。虽然文献中对戴季陶尊孔崇儒有着较多记载,但关于其同“奉祀官”孔德成的私人来往的记载却极为少见。笔者在整理孔子博物馆藏文物时,发现有两件文物的赠与人署名“戴传贤”,结合所署时间和历史背景,“戴传贤”即为戴季陶。另有四件孔府档案保存孔德成、戴季陶二人的来往信笺及贺函。本文就此六件文物的历史背景结合相关记载进行探讨,以对戴季陶和孔德成的往来过程进行梳理和研究,从中探讨民国时期尊孔崇儒的历史。
一 初识
戴季陶(1891~1949),又名传贤,号天仇,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于四川广汉。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五四期间,思想激进,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曾先后担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考试院院长,考选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委员,国史馆馆长。
孔德成(1920~2008),号达生,出生于山东曲阜,孔子第 77 代孙,1920 年袭封第32代“衍圣公”,1935年起改任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关于戴季陶与孔德成最早会面的记载,为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孔府档案中存有戴传贤致孔德成的信函,及孔德成回复的草稿(图一~图三)。
图一 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考试院院长戴传贤致孔德成信函并回复(信封)
图二 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考试院院长戴传贤致孔德成信函并回复
图三 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考试院院长戴传贤致孔德成信函并回复
戴季陶在致孔德成的信函中(图一)写到:
“达生世兄惠鉴,此次因公赴鲁得谒先圣陵庙。崇仰之余,足下少年英俊,文质彬彬,济美前嶶,可为预庆。
令堂陶太夫人之丧,曾未之闻,多为缺礼,兹补致祭幛一轴辍以诛词请即。查收外敬赠,先慈黄太夫人手书?!?/p>
从戴季陶的此件信函可以看出两件事。一是除了祭幛以外,戴季陶还送给了孔德成“先慈黄太夫人手书”。现孔子博物馆藏有“中华民国拓本《戴老伯母黄太夫人手写孝经》”,可能为戴季陶在此所提到的手书。
二是他在不久前“因公赴鲁得谒先圣陵庙”,在这个过程中,见到了孔德成,并且在语句中推断应为首次见到孔德成。戴季陶的秘书陈天锡曾记录:“(1930年)八月一日,中央?;嵬葡壬肓跫臀南壬扒胺轿坷徒俊旁挛迦栈鼐?,此行并曾至曲阜阙里展谒文庙及孔林。”虽然他对戴季陶赴曲阜孔庙这一事件只是随笔一提,但其在随后(1935年)的记录中提到:“先生年来致力于卫道翼教事业,不遗余力……维时京师热心人士,有孔学会之组设,推先生参加祭典着,达数万人。数十年已死之人心,为之复活。是年,先生又尝建议表扬圣贤后裔,本年中央遂有孔颜曾孟四奉祀官之任命。七月间,四奉祀官来京就职于国府。自民国十九年以来,先生日日所为此祈祷者,今乃在国难最严重期间实现。”可见,戴季陶民国十九年“因公赴鲁得谒先圣陵庙”对于后来的孔德成被任命“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奠定了基础。
二 1934年恢复祀孔典礼时的交往
在孔府旧藏的文物中,“青花云龙纹瓷印盒”(图四~图六)见证了戴季陶、孔德成二人在恢复祀孔典礼时的交往。该印泥盒呈扁圆形,子母口盖,上下扣合。盖、器契合严密,底有圈足。盒面对称装饰青花双龙纹,盒下部绘青花海水江崖纹,圈足内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造”双行款。印泥盒外有套盒,套盒外裱有盘肠纹锦,锦上贴有黄色竖条幅,条幅上写有文字“八宝印泥,民国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戴传贤敬赠”。
印泥盒为文房用具,又称印色池,用其蓄藏印泥。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称“印色池以磁为佳,而玉亦未能胜也?!贝撕型ㄌ迩嗷ㄗ笆?,色彩亮丽,造型工整。瓷制印泥盒在明清时期最为流行,但此瓷制印泥盒色泽泛紫,所用颜料应为青花洋蓝,因此该印泥盒圈足内虽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造”双行款,但应为民国时期所制。
图四 青花云龙纹瓷印盒
图五 青花云龙纹瓷印盒
图六 青花云龙纹瓷印盒
印泥套盒上所写的“民国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即公历1934年8月27日,该日为南京国民政府重启国家祀孔传统后,首次举行祀孔典礼。
戴季陶也是这次恢复祀孔典礼的倡导者之一。1934 年 6 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23次?;崤剂私槭?、戴季陶、汪精卫、叶楚伧四委员的提议:“以8月27日为先师孔子诞辰纪念日”一案,当经决议:“定为国定纪念日,交国民政府明令公布,并交宣传委员会拟定纪念办法?!弊源顺て诒ナ苷榈撵肟椎淅竦靡曰指础?/p>
1934年8月27日南京国民政府当局和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南京专门召开“孔子诞辰纪念大会”,戴季陶等中央要员在中央党部举行的纪念会上发表讲演,宣扬尊孔读经,极力阐发孙中山与孔子的关系。
同天,政府各部院纷纷特派专员至曲阜祭孔。
根据《孔府档案》的记载,孔德成在自己的读书日记中对甲戌年(公元1934年)发生在曲阜的事件进行了记录:
“(8月)26日,星期日。午后,行政院代表褚民谊、考试院代表林翔及山东民政厅长李树春、教育厅长何思源来习明日纪念先圣诞辰之仪。十时进寝。是日晴,寒暑表八十度。
(8月)27日,星期一。五时起,中央政府代表叶楚伧致词,七时谒庙行礼,皆三鞠躬。礼成,摄影,退用午饭。一时谒林致祭,如庙之礼。二时返兖回京。十时寝。是日阴,寒暑表七十度?!?/p>
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戴季陶赠与的青花云龙纹瓷印盒上所的“民国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是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的。该日为民国时期重启国家祀孔传统以来的首次祭孔。对于出生在动荡年代的孔德成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味着孔子的思想地位已被南京国民政府官方认可及推崇。
虽然根据文献记载,戴季陶与孔德成二人在该日并没有见面,其由他人捎带或是后来所赠不得而知?!犊赘蛋浮だ幢隽裘尽分屑窃兀?934年8月27日,重启祭孔当天在留名簿留有名字的中央官员主要有:主祭人员中央执行委员叶楚伧,陪祭人员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考试院)铨叙部部长林翔,考选委员会委员长王用宾,内政部次长付汝霖,教育部总务司长雷儆寰,监察员参事邓寿荃等。若该印泥盒为当天所赠,应为这批人或其陪同人员捎带。
三 1935年孔德成就职“奉祀官”时的交往
图七 民国二十四年考试院圣裔奉祀官摄影照片
除了“青花云龙纹瓷印盒”外,还有一件名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考试院圣裔奉祀官摄影照片”(图四)的文物也为戴季陶所赠。此件文物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老照片,照片外框的右上角标有文字“达生世兄惠存”,左下角标有文字“戴传贤敬赠”。照片中加有文字“考试院公宴圣裔奉祀官撮影,廿四年七月十日”,前排左起依次是戴季陶、孟庆棠、颜世镛、孔德成、曾繁山。背景地点上有牌匾“华林馆”,“华林馆”在民国时期为考试院的藏书馆,戴季陶就任后,把其多年收藏的一万多册图书捐赠给考试院,并在院内修建了该藏书楼。
该照片见证了孔德成就职“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这一历史事件。从 1920 年到 1934 年,孔德成一直袭封“衍圣公”。南京国民政府虽然于1934年重启祀孔大典,但是孔德成的“衍圣公”袭封尚未改变。南京国民政府因“衍圣公”为帝制时代的封爵,与共和体制不符,遂于1935年1月改“衍圣公”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受中央官员中级别最高的特任官待遇。
1935年6月24日,孔德成从曲阜到济南,7 月 7 日到达南京,次日拜谒中山陵之后,到国府礼堂宣誓就职。在隆重的宣誓就职仪式中,由陈立夫领誓,戴季陶监誓。
关于该照片的背景,在《孔府档案》的剪报中也有如下详细记载:
《中央日报》七月十一日星期四第一张第三版《圣裔奉祀官昨举行告庙典礼,由褚民谊孔祥勉等导往并应考试院内教两部欢宴》:“四圣奉祀官孔德成等于昨(八)晨国府纪念周后,在府举行宣誓就职典礼,中央派戴传贤监誓。各员就位后,奏乐。由主席陈立夫领导行礼如仪毕,即行宣誓就职礼。孔德成等均举右手宣读誓词,旋即礼成……
孔奉祀(十)日除至贡院孔庙告庙外即返励志社休息……正午并赴考试院明远楼欢宴,由戴院长、钮副院长及所属部会简任以上人员陈大齐、马洪焕、仇鳌、许崇灏等数十人入席作陪,至下午二时半,方尽欢而散。”
七月十日华北新闻,《孔德成等在京酢酬忙》:“(中央社南京九日电)四奉祀官孔德成等,九日在京酢酬忙……又十日晨七时决赴夫子庙行告庙礼,其仪节已定行鞠躬礼,并上香献花圈,读告庙文,十日正午将应考试院、晚应内教两部之欢宴?!?/p>
可见,此照片为孔德成1935年7月前往南京就职“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时,接受考试院宴请时所拍摄??椎鲁纱舜胃澳暇┚腿?,意味着延续八百多年,传袭三十二代的“衍圣公”封号走向终结,成为历史。尽管“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职责与“衍圣公”相同,但前者意味着至圣后裔自此纳入了南京国民政府官僚体系。
四 孔府档案中所存戴季陶、孔德成二人交往的信函、贺函
除了以上两件文物、一件信笺外,孔府档案中存有两件二人交往的信笺及一件戴季陶送给孔德成的贺函。
1、孔德成写给戴季陶的函稿
《孔府档案·散档》中还保存着当年“孔德成写给戴季陶的函稿”:
“季陶院长先生钧鉴:敬复者,窃承惠颁“天下为公”四字宝章一方。丽水凝祥,光增四座,阳冰结篆,体轶三仓。拜嘉之余,铭感曷极。德成问奇有志。驽驾十回,执辔无因,龙门万丈。猥蒙不弃菲材,屡颁佳品。隆情优渥,古谊高骞,敬已什袭缇巾。宝藏箧衍,将来驰赏儒林,奚啻百朋之锡。悬辉鲁壁,永传希世之珍。谨领厚贶,肃布谢忱。虔请勋安。诸惟亮察不宣。
孔德成鞠躬。
缮件并原稿缴还。
照缮?!?/p>
从这封信可以看出,戴季陶为孔德成颁发了一枚“天下为公”的印章,孔德成回信感谢。这方印现下落不明,孔德成在回信中,除了对戴季陶表达感激之外,还对该印章赞美了一番。
2、中华民国戴氏致孔德成的信封(图八)
此信封内容已不存,且已无法辨认时间,但根据信封上的“孔奉祀官大启”可知为1935年7月以后所寄出,并与1930年9月的“孔德成先生大启”有别。
图八 中华民国戴氏致孔德成的信封
3、戴季陶送给孔德成的贺函
此贺函为红纸黑字,内容为:
“南京试院路三号:
达生仁世兄惠鉴,阳回梅屿乍开,燕喜佳音春满。杏坛正拟鱼笺,遥贺迺以痴龙……笑纳专肃布谢并贺,大喜祗颂。道祺。
戴传贤敬启。
十二月九日?!?/p>
这封信贺函是戴季陶于1936年12月9日所写,以庆贺孔德成结婚,也是笔者所见《孔府档案》中二人最晚的来往记录。一年后,孔德成便因日寇侵略离开了曲阜,从此只在曲阜短居,因此其与戴季陶的来往记录也难以留存至孔府。
六 结语
“青花云龙纹瓷印盒”上的款识时间为“民国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即公历1934年8月27日,该日为南京国民政府自1934年6月重启国家祀孔传统后,首次举行祀孔典礼?!懊窆哪昕际栽菏ヒ岱铎牍偕阌罢掌鄙系目钍妒奔湮埃窆┴ニ哪昶咴率铡?,即公历1935年7月10日,该照片见证了孔德成就职“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这一历史事件。而根据《孔府档案》及相关历史记载可知,戴季陶对于孔德成被封奉祀官这一想法,始自民国十九年(1930年),戴季陶本人也刚好于该年度拜谒孔庙,并首次见到孔德成。在孔德成于1935年7月被封奉祀官后,二人仍有书信往来。总之,这些文物见证了孔德成一生中较为重要的两个历史事件,即重启国家祀孔传统于就职“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从中不仅可以一觑戴季陶与孔德成二人的往来,还能通过身为国民党元老的戴季陶与“奉祀官”孔德成的联系窥见南京国民政府尊孔崇儒的过程,有着较为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