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读书习字,离不开文房用具。南宋林洪在其所著的《文房图赞》中列举了十八种文房用具,除了为我们熟知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还有水丞、笔架、笔托、镇尺、臂搁、糊斗、书刀、印章、书匣、文具盒等,以及部分玩赏性和陈设性的器物。文房用具不仅种类众多,质地也是多样的,有陶、石、各类瓷质,以及玛瑙、玉石、竹木、牙角、漆器、玻璃等。
孔府旧藏中一批精美的文房用具,独具特色,展现了孔府“天下第一家”的学养与诗礼传家的家风。
笔憩雅居
笔架又称笔格、笔山,是古代书案上一种暂时放笔或架笔的专用工具。山形笔架为明代主流,材质多样,有陶、瓷、玉、珊瑚、铜、木、石等,峰数一般不过五峰。
明青花云龙纹笔架 孔子博物馆藏
器呈“山”字形,长方形圈足。中饰青花正龙,两侧二龙相对,间饰云、火焰、山崖等纹。笔架三峰山形,并加以青花彩绘;山峰龙纹蜿蜒盘曲,刚劲有力,庄重浑朴,青花色彩艳丽。
明蓝釉麒麟纹笔架 孔子博物馆藏
笔筒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
清象牙笔筒 孔子博物馆藏
清竹雕赤壁图笔筒 孔子博物馆藏
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
清粉彩瓷洗 孔子博物馆藏
折沿彩绘琴棋书画、博古图,内底水墨绘山水人物图,描绘山崖陡峭、树木苍劲、小桥、流水人家,渔夫泊舟回家的情景。外壁彩绘蝙蝠、海水纹。此瓷洗莹润凝重,胎质洁白细腻。
墨池烟云
墨床,又称墨架、墨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是中国专门用来承搁墨锭的小案架。墨磨后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制墨床以搁墨。墨床以墨定形,通常不会太大,造型多为床式、几案式等,或曲折,或简练,多为木、玉、瓷所制,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清粉彩人物纹墨床 孔子博物馆藏
清木雕墨床 孔子博物馆藏
水盂是书案上贮水以供研墨的器具,又称水丞,小巧雅致,体现着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明广窑水盂 孔子博物馆藏
清孔雀绿釉水盂 孔子博物馆藏
民国蓝釉花卉纹瓷水盂 孔子博物馆藏
纸间雅物
仿圈是古人习字时使用的工具,使用时将仿圈放置在宣纸上,然后在圈内写字,就可以完美控制字体的大小和字与字之间的排布。一般的仿圈以长方形的为主,圆形的比较少见。
民国花卉纹铜仿圈 孔子博物馆藏
绢笺,作为书画原料,在清代内廷颇为盛行,用于内廷书写对联、匾额大字等。
清各色描金花卉绢 孔子博物馆藏
御赐绢笺,长方形,尺幅较大,有黄、蓝、绿、粉等色。绢面描金各色花卉图案,有云纹、凤纹等,金银描绘,色彩艳丽。
镇纸?是一种用于压纸的工具,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房用具。镇纸的制作材料多种多样,包括玉、瓷、竹、木、铁、铜等。镇纸的形态多为长条形,通常成对出现,上面刻有诗词格言或对联字画,既实用又有艺术欣赏性。
清素面青玉镇纸 孔子博物馆藏
砚台天地
砚台盒,安置砚台之用,多为木质,考究的砚匣颇受文人的重视。
民国木砚台盒 孔子博物馆藏
书写良伴
“臂搁”又名“秘搁”。一般为片状,背面内空,写字时可置于肘下,以免将写过的字弄脏。宋代文献中已有臂搁使用的记载,目前发现的古代臂搁多为竹、木、牙、玉制。
明象牙山石人物臂搁 孔子博物馆藏
案头清赏
山子是玉雕摆件工艺中的一种,是文房几案上常见的陈设品,读书小憩时观之可娱目赏心。这种工艺的表现题材多为山水人物,制作时从玉料的形状、特征等进行构思,顺其色泽,务使料质、颜色、造型浑然一体,在玉石料上或浮雕,或深雕,使山水树木、飞禽、楼台、人物等形象构成远、近景的交替变化,以取得材料、题材、工艺的统一。
清楼阁人物碧玉山子 孔子博物馆藏
此玉山子色泽沉静清雅,质地致密细腻,精雕细琢,因势就形,景致布局周密,层次清晰,立体感强。器取玉石自然之形,一面雕琢出一幅仙山之景,里面有古柏苍松、楼阁和七位仙人,仙人们或在交谈,或在观景,或在休憩,其乐融融;另一面雕琢出一幅大自然之美景,苍松古柏,鹿儿在森林中或奔跑、或休憩,仙鹤在云雾里飞翔,好一幅美景之图。
春光正好,恰是读书勤学的好时节。一起来孔子博物馆,探索更多精美的文房器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