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人们生活中的调味剂,或悲或喜,或高亢或低沉,音乐向人们传达着感情,让人们沉浸其中?!袄褚越谌?,乐以发和”,儒家学派重视礼乐,认为音乐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基础,其统一性使其在不同方面的社会生活中发挥多样作用。
作为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对话孔子——全省百项文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博物馆《生生不息·婺州·孔裔·榉溪十八禮展》和《礼乐东方——孔府旧藏中和礼乐文物展》在国庆假期展出中。不管是极具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戏曲,抑或是庄重正式的中和韶乐,观众都能在展览中找寻和体验,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乐曲文化的魅力。
婺州曲艺
孔子博物馆《生生不息·婺州·孔裔·榉溪十八禮展》为大家展出许多浙江金华地区榉溪的民俗文化及风土人情。金华古称婺州,这里的曲乐发展非常兴旺,尤以婺剧与道情最为典型。婺剧兴起于农村,多于迎神赛会时于露天草堂及祠堂等地演出,故乡土气息浓郁,粗放强烈,重武功,多特技,善夸张。其剧情多简朴自然、引人入胜,加上高亢爽朗的音乐、感情强烈的演出、对比鲜明的服饰,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而金华道情,则又称“唱新闻”,其表演形式为一人采用当地方言,怀抱渔鼓,手持简板,自行伴奏说唱,以唱为主,间有说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婺州曲乐捕捉了民间生活的细腻与真实,也使得礼乐思想深入人心,以情感丰富的唱腔、灵动的音符、娓娓道来的故事润泽着每一位婺州百姓的心灵,成为婺州人民鲜活的记忆。
中和韶乐
《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被氖ハ托欧睢爸泻汀?、推崇“礼乐”,认为唯有“致中和”,才能令“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古时,舜“允执其中”作《大韶》之乐。春秋时,陈为舜帝后裔,“韶乐”由陈入齐,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此后“韶乐”代代相因,历汉唐宋元,至于明清两代,儒家秉承“中和”思想,奉先秦雅乐为正宗,创制“中和韶乐”,祭天地、拜祖先、尊孔子。孔子博物馆所藏中和乐器、祭器,是明清国家祭孔以及“中和韶乐”的沧海孑遗。
孔子博物馆《礼乐东方——孔府旧藏中和礼乐文物展》,展出诸多中和乐器,流传有序、保存完整、工艺精湛,是祭孔礼乐器的典范之作,是古人合天地之化、谐万民、致百物的智慧结晶。
北宋大昇钟 孔子博物馆藏
清八卦纹铜鎏金编钟 孔子博物馆藏
清朱漆绘云龙纹排箫 孔子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国庆假期,孔子博物馆箫韶乐团的雅乐演出也在火热上演中,在观展之余也可来亲身体验一下中国传统礼乐演出的魅力!
一起来孔子博物馆,“打卡”《生生不息·婺州·孔裔·榉溪十八禮展》和《礼乐东方——孔府旧藏中和礼乐文物展》,聆听儒风雅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