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孔子博物馆“生生不息——婺州·孔裔·榉溪十八禮展”持续开展中。作为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对话孔子——全省百项文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展览以儒学文化为纽带,以榉溪山水与人文精神为题,展示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千年传承与创新发展。
耕读在很长时间里是古人“传家”的家训?!案辈唤鍪谴骋庖迳系呐┮瞪投?,且可以扩展为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也不仅仅是传统四书五经的学习,而是指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榉溪秀水环绕,村中的日常生活如同一幅动态的画卷:有人织布纺线,有人酿酒劳作,老屋升起的炊烟,啄食的鸡狗,无一不彰显着劳作的价值和朴实的幸福,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生动缩影。而通过一件件展品,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些来自于齐鲁祖先的遗风,如男耕女织、婚庆、周岁、寿礼等风俗的继承,也有勤俭惜物的优良持家传统。
文脉薪火,代代相传。榉溪孔氏在耕作生活之余秉承“诗礼传家”的祖训,践行孔氏家族的礼仪文化,兴办义学,尊师重教,通过各种方式(诗书耕读、建筑、曲艺等)继承文化传统。自第五十代孔挺创办杏坛书院,几百年来当地兴学重教,延续文脉传承耕读传家的优良家风。同时这里的人们惜字敬纸,对带有文字的纸张不随意丢弃,而是将其以箩筐收集并送到“敬字亭”焚烧,以表达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尤其是展出的“杏坛”发绣,以当地孔氏后人的天然色泽发丝为材料制作而成,展现了浓郁的民俗内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展示了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与生命力。
耕读传家,人文兴盛?!吧幌ⅰ闹荨た滓帷ら废硕Y展”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展现了千载儒风的坚守与传承。一场跨越时光的文化盛宴,期待你的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