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一次全约微信联系方式-附近200米约爱电话,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全国空降同城免费qq

中文 | EN
EN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博动态

龙行中华 | 探究“来龙去脉” 看龙形象的起源和衍变

作者:信息中心 杨晓玉 点击数:1479 2024-02-20 文章来源:

龙,是中国特有的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民族文化的标志,其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受到先民们的敬畏、崇拜和喜爱。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龙的形象不断被加工创造,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

今年是甲辰龙年,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孔子博物馆等62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此外,孔子博物馆还同步推出了“六合同春——孔府过大年展”,用馆藏文物解读中国传统的龙文化,展示龙形象的起源和发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龙形象的出现


《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贝抵?,龙具有多种本领,可腾云驾雾,翻江倒海,变化万千,法力无边,其力量远远超越了一般动物。

龙是图腾文化的产物,其起源和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人们在多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龙的身影。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就有蚌壳堆塑的龙形陪葬。尽管原始朴素,龙的雏形已经出现。

商周时期的礼器上大量运用龙的形象。这一时期的龙以蛇形为主,添加了角、足等元素,并出现了“云龙纹”“花草龙纹”等组合纹饰,其形态从直线到曲线,风格从古朴到自由、从严谨到奔放、从厚重到明快,显示了古人神奇瑰丽的想象力。


1708309610979407.png

谷纹夔(kuí)龙玉饰

战国 孔子博物馆藏


1708309652786564.jpg

出廓双龙纹玉璜

战国 孔子博物馆藏


汉唐盛世的龙形象


汉代龙的形象明显地保留着战国时期的痕迹,其造型主要分为“兽身龙纹”和“蛇身龙纹”两种。龙纹头部一般较扁,张口呈喇叭形,吐线状舌,有的上下唇间饰有锋利的象牙状牙齿,并出现单线或双线形角,整体给人以流动的、生机勃勃的活力。

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盛世局面,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大放异彩,龙纹的运用和艺术成就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龙的造型由雄浑深沉逐步转向生动华美,实现了从神秘抽象向现实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反映了自信向上的盛世气象。


1708310723528404.jpg

龙纹铜鎏金车轙(yǐ)

汉 孔子博物馆藏


1708310759276503.jpg

龙首熨斗

汉 孔子博物馆藏


1708310787396335.jpg

龙纹葵花铜镜

唐 孔子博物馆藏


宋元时期的龙形象


宋元时期龙纹的创作出现了“三停九似说”,龙的整体造型修长洒脱,富有清秀明快的美感。


1708310843394808.jpg

双龙纹铜镜

宋 孔子博物馆藏

1708310870122775.jpg

夔龙纹双耳铜罍(léi)

元 孔子博物馆藏


明清两代的龙形象


明清两代的龙纹延续宋元时期的风格基调不断完善,整体上没有获得大的突破,更加注重自然真实和细节刻画,对龙身各部位的表现追求到了极致,同时特别强调龙蕴含的吉祥美好的寓意。


1708310921982427.jpg

透雕龙纹玉带板

明 孔子博物馆藏

1708310948348479.jpg

五彩龙凤纹捧盒

清 孔子博物馆藏

1708310976826411.jpg

透雕龙凤纹玉饰(左)

龙纹璧形玉佩(右)

清 孔子博物馆藏


一起来孔子博物馆,观赏“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六合同春——孔府过大年展”,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大展鲲鹏羽翼,壮怀龙马精神!

上一篇:四时之美 | 雨水——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下一篇:岁时节日丨元宵节——花市灯如昼 六街闹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