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盨两件,一件长37厘米、宽17.1厘米、高21.5厘米,另一件长37厘米、宽17.5厘米、高21.1厘米,器呈圆角长方形,两侧有兽首衔环式把手,盖沿,口沿和圈足饰窃曲纹,腹饰瓦纹,盖饰夔龙纹和瓦纹。盖底铸对铭四行二十八字,文曰“鲁司徒中齐肇作皇考伯徒父□盨簋,其万年眉寿,子子孙孙永宝用”。两件铜盨形制与铭文一致,铭文孙字不重文。
“鲁中(仲)齐”兽首鋬窃曲纹铜盨及铭文
铜盨是用来盛黍、稷、稻、梁等农作物的古代食器。椭圆形、敛口、两耳、圈足或四足,有盖。盨盖上一般有四个纽,仰置放置时可成为带四足的食器。铜盨存在的时间较短,在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沿用至春秋,到春秋后期便逐渐消失。
上一篇:西周时期鲁国列鼎制度
下一篇:“鲁中(仲)齐”双耳三足铜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