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一次全约微信联系方式-附近200米约爱电话,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全国空降同城免费qq

中文 | EN
EN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博动态

讲中国故事,让文物说话,孔子博物馆开馆四周年

作者: 点击数:787 2023-09-06 文章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自2019年9月6日建成开馆以来,孔子博物馆锚定文化“两创”,展示中华文明,让文物说话,为传统文化插上时代的翅膀。

1.png


科技赋能添彩,让文物“活起来”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新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更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载体?!耙桓龊玫恼估啦皇俏奈锊仄返摹虻ハ嗉印侨诤现魈?、叙事、场景等多种元素的综合创作。”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表示。

全息影像、互动屏、LED互动触摸屏、虚拟现实运用……多种多样的互动方式,在光影流动间让观众“对话孔子、了解孔子、成为孔子”,在一问一答中感悟“至圣先师”孔子的智慧?!堵塾铩分魈庹埂ⅰ度粘龆健蕉糯窭治拿髡埂?、《孔子文化展》、《亚洲文明展》、《丝路遗珍——古丝绸之路上的货币》,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特色展览为观众带来了一个个生动的文化盛宴。

从恒温恒湿系统、高标准文物专用橱柜等各项文物藏品?;せ∩枋┑挠τ芯哂?,到微环境控制展柜、超景深显微镜等各项检测设备的一应俱全,再到藏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藏品数字资源管理系统以及OA办公系统的智慧化管理。孔子博物馆坚持以高标准进行文物?;ぃ揽靠萍即葱?,带动文物?;すぷ鹘搿翱斐档馈保热梦奈铩白〉陌残?、住的放心”,又让它们以数字化形式“活起来”。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孔子博物馆与国家图书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以修代培”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组建数字化工作专班,为提升?;ぷ灾鞅;ば薷此健疤碜┘油摺薄?/p>

2.png


突出教育特色,让人气“旺起来”

教育功能是孔子博物馆的一项核心特色,“近年来,孔子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物和陈列展览,深入挖掘特有文化内涵和教育资源,不断擦亮“孔子课堂”核心社教品牌,通过寓教于乐的社教活动服务观众、服务教育、服务社会,平均每年开展教育活动超过300场次,服务青少年近万人次?!笨鬃硬┪锕葑ㄖ案笔榧强资缇杲樯?。

你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吗?每逢周末节假日,位于孔子博物馆序厅北侧的“孔子课堂”总是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济济一堂,一同聆听有关孔子六艺的故事。传统文化与青少年能力素质锻炼相结合,“孔子课堂”凭借好品质、好口碑相继落户香港、上海、泉州、成都等6地中小课堂?!翱鬃用苈搿敝魈庋醒Ш献鞣字另忱?、“孔子课堂进校园”拓展馆校合作路径、“流动博物馆”打造“子约”志愿服务品牌...,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课程比比皆是。

孔子博物馆一脚踏入中小学生研学热潮。馆长郭思克亲自挂帅、研学工作领导小组、智慧研学系统、“菜单化定制”、全方位、多层级的研学师资队伍结合素质高、有活力的志愿者队伍,孔子博物馆的一整套“组合拳”打通了全馆上下师资及课程资源难题,为中小学生研学热潮“升温”。2023年4月30日、5月1日单日接待观众分别为15550人次、19854人次,突破孔子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最高单日接待记录,可谓“人气十足”。

3.png


掌握“流量密码”,让传播“动起来”

2023年6月27日,孔子博物馆箫韶乐团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展演活动,精彩的表演引得众多国内外与会嘉宾久久不愿离去。《馆长来了》、《万里走单骑》等电视栏目的录制让先秦古乐奏响留声,黄钟大吕,钟鼓齐鸣,文物数字化实现了数字与文明的“捆绑销售”。

2023年,孔子博物馆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期间推出了大型融媒体直播活动,超729万观众线上观看古籍修复、解读精品展览、体验传统技艺,树木葱茏,流水淙淙,书声琅琅,中华典籍在新时代焕发文化自信的夺目光彩。为探索“互联网+中华文明”,孔子博物馆大力发展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倾力打造“遇见孔子”“人间孔子”“礼乐孔子”等多个大型全媒体网络直播活动,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圈粉”无数。

让文物成为博物馆最大的IP。2020年12月,孔子博物馆藏文物“商周十供”、《三圣像》、《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成功亮相《国家宝藏》第三季;2023年,孔子博物馆联合中国山东网策划推出了“我看孔子博物馆”系列双语微视频,以外国友人视角解读馆藏战国黄玉马、荷蟹竹雕摆件、三圣像等文物藏品,好不有趣、好不生动。

为挖掘文创艺术,孔子博物馆还用IP授权为打造“山东手造”贡献孔博力量,一个个文创元素走入各家各户,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菀岳?,孔子博物馆共开发出包括礼行天下、诗礼传家、子曰、春风花香斗新妆、飞阁流丹古建、孔博美食等系列200余款文创产品,品类包括服饰、文具、首饰、美妆、食品、家居?!翱鬃游幕贝匆馍杓拼笕ⅰ傲酱匆帐跹芯吭骸钡拇葱律枇?,“战国兽面纹玉带钩”、“杏坛银梳”的生动设计,传统优秀文化与艺术设计灵感在碰撞中激发文物活化利用的强大能量。

5.png


学术研究“接地气”,让儒学“热起来”

开馆以来,《大哉孔子》、《孔府珍藏》、《圣门礼乐志》、《孔府服饰研究?档案卷》……多项文化作品硕果累累。青年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孔子世家文书特展》、《孔府过大年展》、《孔府刻书展》系列研究成果,让儒家文化的讨论度“蹭蹭上涨”。

今年3月,孔子博物馆举办“与子偕行,经典诵读”启动仪式,全体职工声声论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巴ü埂堵塾铩匪卸粱疃羁塘旎嶂谢判愦澄幕兴毯恼苎枷?、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增强文化自知,形成文化自觉,筑牢文化自信。”孔子博物馆馆长郭思克说,让学术儒学“接地气”,让观众“有好奇”。(大众日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黄鑫 报道)


上一篇:孔博藏珍 | 果实里蕴含的“多子多福”

下一篇:四时之美 | 白露——露沾蔬草白 天气转青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