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一次全约微信联系方式-附近200米约爱电话,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全国空降同城免费qq

中文 | EN
EN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博动态

日出东方 | 陶之匠心——辉煌灿烂的史前彩陶艺术

作者:信息中心 杨晓玉 点击数:1408 2023-02-21 文章来源:

大汶口文化的彩陶艺术,是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它兴起于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鼎盛于大汶口文化早中期,湮没于龙山文化时期。泰安大汶口、邹县野店等遗址出土的精美彩陶器,翻开了中国史前彩陶艺术的辉煌一页。

孔子博物馆有“日出东方——山东古代礼乐文明展”,展出了纹饰精美、种类繁多的史前彩陶器。通过这些彩陶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


1676860334523142.jpg


花瓣纹彩陶壶

大汶口文化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彩陶纹饰

 

在出土的众多彩陶器上,刻画着许多精美的花纹,这些纹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大多与古人的原始崇拜、部落的阶级礼制有关,是古人审美观和思想价值观的体现。

 

八角星纹

 

日出于东方,太阳崇拜是东方地区先民的原始信仰。八角星纹形似太阳,光芒四射照向八方,是大汶口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彩陶纹样,多装饰于彩陶豆或彩陶盆上。象征太阳、寓意天圆地方的八角星纹,在数千年间流行于黄河、长江流域,影响广泛且深远。


1676860436258482.jpg


八角星纹彩陶豆

大汶口文化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云雷纹

 

云雷纹是青铜礼器常见纹饰,其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云雷纹彩陶釜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腹部饰以白彩红地6组方心云雷纹,每组8个云雷纹旋转构成团花状图案,再以白色彩线勾连各组团花,组成一幅色彩艳丽、构思独特的画面。


1676860500199191.jpg


云雷纹彩陶釜

大汶口文化 山东省考古院


刻划符号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海岱地区最早的文字符号,发现于大汶口文化的大口尊上,见证了5000年前的文明曙光。

迄今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刻划符号有30多个,可分为日月山(日火山)、植物、斧斤、高台等多个类型。形似“日火山”、“日月山”的符号,被古文字学家释为代表日出的“旦”字,或者代表东夷族首领太昊、少昊的“昊”字,二者皆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1676860572264949.jpg


1676860588688446.jpg


1676860608445506.jpg


大口尊

大汶口文化 莒州博物馆藏


彩陶乐器

 

《礼记·月令》云:“凡用乐必有礼?!崩窭肿魑谢拿鞯奶刂手?,在新石器时代已现肇端。在这些彩陶器中,有许多是古人所用的乐器,它们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具体体现。

 

彩陶鼓

 

彩陶鼓是大汶口文化重要的礼乐器。彩陶鼓可与先秦典籍中的“土鼓”相印证,如《周礼·春官·龠章》中记载:“掌土鼓豳(bīn)龠(yuè)。”东汉郑玄注曰:“杜子春云:土鼓,以瓦为匡,以革为两面,可击之”,这里的“土鼓”就是指“陶鼓”。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彩陶鼓为泥质红陶,上腹部近口处一圈附加堆泥饰,器腹两侧有对称小圆孔,底部正中亦有小圆孔。器身以红彩、白彩绘以连续四瓣花纹,器底器腹之间又饰一圈锯齿状戳印纹。


1676860685568606.jpg


彩陶鼓

大汶口文化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1676860720981817.jpg


褐陶牛角号

 

形似水牛角,吹口为小圆口,尾部成大圆口,能吹出像海螺一样洪亮的声音。褐陶牛角号出土于莒县陵阳河遗址一中年男性墓,推测墓主为部落首领,以牛角号发号施令。

褐陶牛角号为夹砂褐陶,圆唇,窄平沿,喇叭口,器身饰瓦纹、篮纹。


一起来孔子博物馆,观赏“日出东方——山东古代礼乐文明展”,了解更多陶器知识,感受史前山东的灿烂文明!

上一篇:孔博藏珍 | 春到兰芽分外长 不随红紫自低昂

下一篇:四时之美 | 雨水——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