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孔子博物馆“孔子课堂”正式落户青岛多所中小学校,涵盖青岛第六十一中学、青岛市实验小学、青岛市重庆路第三小学、青岛市市北区第二实验中学及崂山区松岭路小学。这是孔子博物馆首次与地方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开展深度“馆馆共建”,标志着“孔子课堂”品牌首次进入青岛,也意味着儒家文化在海洋文明与现代活力交融的青岛土地上正式播撒种子。
自2019年9月6日开馆以来,孔子博物馆秉承孔子思想中“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理念,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依托馆藏文物和陈列展览资源,打造“孔子课堂”社教品牌,形成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六艺”课程体系,构建了馆校共建“孔子课堂”的发展模式,致力于推动儒家文化走出曲阜、融入各地教育实践,不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传承弘扬和教育普及。至今,“孔子课堂”已覆盖全国10省份的41所中小学,受益学生超5万人。从北疆内蒙古到南国广西,从雪域西藏至齐鲁大地,孔子博物馆以开放共享为原则,逐步建立起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模式。
此次联合共建“孔子课堂”是孔子博物馆与青岛市博物馆继2024年成功推出“牵手先贤”主题流动博物馆活动后,在文化传播模式上的再度创新与深化。双方以“一馆资源,异地宣讲”为基础,进一步推动文化教育机制化、常态化发展。孔子博物馆作为儒家文化核心载体,将依托丰富的文物数字化资源与礼乐教育课程,精准对接青岛合作学校;青岛市博物馆则充分发挥在地优势,搭建本土化实践平台,共同推进“源头活水+在地转化”的新型文化教育合作模式。
在青岛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宏观背景下,引入儒家文化教育资源,实现了蓝色海洋文明与传统农耕文明之间的创造性对话?!翱鬃涌翁谩辈唤鼋晌嗟撼鞘形幕男陆诘?,进一步丰富其“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更将为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有力支点。从更广的视野看,此次合作体现了孔子博物馆功能从“文物保护”向“文化服务”的深度转型。通过联合研发教育项目、培训师资、共享数字资源,我们将静态的文物资源转化为动态的教育实践,极大拓展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边界,探索出“1+1>2”的馆际协同新路径。
这不仅是文化资源的简单输送,更是一次现代文化传承体系的创新实践。通过制度化的馆校合作,传统文化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真正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为坚定文化自信贡献了“从博物馆到课堂”的青岛方案。展望未来,孔子博物馆将继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推动这一模式成为连接文化资源富集区与沿海发达城市的重要教育桥梁,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