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展中,引领观众深入领悟儒家思想的深邃内涵。
儒家以修身为本,注重涵养心性,追求平和、宁静、豁达的精神境界。同时,儒家也强调个人与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始终关切社会现实,倡导积极入世,矢志“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其中,唐代名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正是这样一位诠释儒家精神的文人典范。
笔耕丹青 尽显君子之度
颜真卿书法造诣精神,擅长行书、楷书。他的书法融百家之长,风格雄伟刚劲、大气磅礴,世称“颜体”。其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影响深远,为百世之宗。他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素有“颜筋柳骨”之誉。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立于唐天宝十一年(752)。此碑由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艺术的代表之作。原碑现珍藏于西安碑林,孔子博物馆则藏有其清拓本。
清拓本《多宝塔碑》孔子博物馆藏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记述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其书风秀美刚劲、清爽宜人,字形方正刚健、结构严谨,字字珠玑。颜真卿以精严的楷书书写,每一横竖,皆如士人衣冠齐整;每一转折,皆似君子进退有度。这正是儒家"克己复礼"的秩序精神在笔墨间的完美外化。虽为佛寺而立,《多宝塔碑》字里行间却也彰显着儒家风骨。
戎马半生 捍卫忠义气节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曾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其兄颜杲(gǎo)卿镇守常山,城破被俘,面对叛将刀锋怒骂不屈,全家三十余口惨遭屠戮。噩耗传来,颜真卿强忍悲愤,挥笔写下《祭侄文稿》,字字泣血,行行锥心。
二十余年后,年逾古稀的颜真卿面对叛将李希烈的威逼利诱,从容赴死。叛军绞架前,他淡然整冠:"死生有命,何必设此伪诈!"其忠义气节,如金石掷地,震烁古今。
笔墨铸风骨,忠义照汗青。今天,我们看《多宝塔碑》,从一本本碑文拓片之中,窥见儒家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力;在一行行字文之间,感受颜真卿的精神气魄。
《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邀您透过一件件文物,感受儒家文化的薪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