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农历腊月廿三,这一天被称为“小年”,也被称为“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痘茨献印ね虮鲜酢?“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币馕钌衩吭氯眨ɑ奕眨┮咸煜蛱斓凼鏊等酥檀ΑK未涝罱衔≈?,据《东京梦华录》载:“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果酒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夜于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p>
清豆青方口酒杯 孔子博物馆藏
吃灶糖
清·佚名
岁暮方思媚灶王,香瓜元宝皆麦糖。
粘口何需多如此,买颗先命小儿尝。
孔府祭灶的仪式比一般人家热闹,府内的厨役为主要参与人员,负责祭祀的差人摆供行礼,司垫提着跪垫伺候,还有七八个吹鼓手吹打,晚清时,衍圣公也参与祭灶。
明兽面纹掐丝法琅香炉 孔子博物馆藏
老舍曾说:“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这一天人们要剪窗花、扫尘土、理发、洗浴、吃灶糖、煮汤圆等,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祀灶(节?。?/p>
孔庆镕
尊神主司命,五祀之最先。
鉴察同屋漏,明镜分媸妍。
世人存敬畏,此日神朝天。
风马空中嘶,云车天外悬。
爆竹如霹雳,洒空云连纤。
积善有余庆,不用求金仙。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开始忙起来准备过年。人们把过年时才用到的香炉、茶托、摆件等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做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还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以及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
清乾隆粉彩百鹿尊 孔子博物馆藏
春联和门神是年俗的重要标识??赘拇毫朊派褚谛∧昵巴瓿墒樾础⒂≈?,在腊月二十九之前全部张贴完成。春联内容多用“四书五经”的典故,主要表现迎接新年的喜庆、诗礼传家的家风与对太平盛世的赞颂;门神则分为文、武两种,武门神多张贴于孔府前衙和内宅门等处,身穿铠甲,头戴金盔,腰悬宝剑;文门神多张贴在府内各房门上,有“加官进爵”“带子上朝”“福禄寿喜”等题材,寓意美好,彰显着诗礼传家的文化气息和一品公府的威严气势。
明代孔府武门神像 孔子博物馆藏
“辞旧迎新小年忙”,小年提前烘托了春节的气氛,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一起来孔子博物馆辞旧迎新、迎祥纳福,愿新的一年衣食有余,喜乐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