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逼呦冢置捌蚯山凇?,是一个带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日子,也是我国农历岁时的一个重要节点,七夕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发育、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清康熙青花果纹盘 孔子博物馆藏
七夕星象
《诗经·小雅·大东》中写道:“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闭馐窍钟形南字械谝淮纬鱿帧爸焙汀扒E!?,说明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对织女星和牛郎星已经有了成熟的天文观测和记录。古人对天文学的研究,都是基于实用的出发点。《汉书·地理志》记载:“粤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也就是说古人把牵牛星和织女星连成一气,作为天文上对星星的分野?!妒芳恰ぬ旃偈椤吩疲骸扒EN??!薄督椤芳窃兀骸爸?,天女也,主司瓜果、丝帛、珍宝?!痹诠湃搜壑校@尚怯肷笥泄?,织女星则代表纺织,还是瓜果麦豆等农作物的?;ど?。入秋后看到这两颗星,就意味着到畜牧业即将收获,女子也开始拿起纺锤纺线织布,准备寒衣了。同时七夕时至,收获在望,为了祈求丰收,人们还举行祭田祖、报田公的祭祀仪式。
周陶纺轮 孔子博物馆藏
七夕乞巧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根据中国农耕社会男耕女织的家庭分工方式,女子要承担家庭中的纺织、缝补、绣花等工作。相传,织女被民众视为纺织女神,每到七夕晚上,女子们都会对着织女星默默祈祷,希望拥有一双巧手,并流传有穿针乞巧、浮针(芽)乞巧、蛛网卜巧等民俗活动。如西汉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的记载,以及《唐六典》载“七月七日加斫饼,并于常食之?!?/p>
(孔博织造中的大花楼织布机)
牛郎织女的传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牵牛织女的故事拟人化,由此产生了诸多诗歌名篇:“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薄跋嗽婆?,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倍谀铣毋痢毒3晔奔恰分屑窃兀骸疤旌又兄?,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敝泄糯耘┮盗⒐?,在这里“牛郎织女”体现了中国重耕织的传统生产性观念。
七夕节,是乞巧的节日,是爱情的节日,更是农耕文明的节日。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一代代人们仰望星空,给儿孙讲述着牛郎织女的故事。而男耕女织、勤劳持家的传统文化内涵,也在一代又一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