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礼是古代五礼之一。作为礼乐文化的经典,《诗经》中有30多首的诗篇是直接或间接描写军事战争的。这些诗篇是后世研究先秦战争的宝贵材料,更以其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传唱千古。
田猎训练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áo)。建旐(zhào)设旄(máo),搏兽于敖。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fèi)金舄(xì),会同有绎。决拾既佽(cì),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节选自《诗经·小雅·车攻》
古代征战频繁,平常的军事训练非常重要?!独窦恰ぴ铝睢芳窃?,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笨杉詈钜蕴锪孕问搅繁?,且是有关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诗叙述周宣王在东都会同诸侯举行田猎的场景,显示了会猎诸侯时天子军力的威仪之美。
战国带铤铜矢镞 孔子博物馆藏
郊祭而征伐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诗经·大雅·棫朴》
战争伴随着祭祀,艺术地体现了周代战争中的礼乐文化精神。这首诗是由一场祭祀并六师出伐写起,继而歌颂君王能够培养化育人才的功绩?!懊拷耸?,必先郊祭以告天,乃敢征伐,行子道也”,董仲舒认为“已受命而王,必先祭天,乃行王事,文王之伐崇也……上言奉璋,下言伐崇,以是见文王先郊而后伐也?!?/p>
斗志昂扬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秦地战歌,诗句简洁有力,通过军威军势生动表现了军士们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昂扬斗志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反映了秦人爱国尚武的习俗。
东周铜矛 孔子博物馆藏
方叔莅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jū)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tián)阗。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芑》
这是周宣王时期方叔南征荆蛮的诗,通过重章叠咏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浑朴自然的语言风格,重点赞美了方叔所率周军的军容、军纪、军威,展示了盛壮军威、武备精良和昂扬斗志。这是因为先秦时期周人重视以礼乐强国,崇尚“以德服人”,对战争采取节制克制的态度,所以本诗重在渲染军容盛壮,而不重战争场面的刻画。
春秋茎首铜剑 孔子博物馆藏
家国情怀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
这是一为戍边兵士在服役归来途中写下的诗篇,追忆了战场上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叙述了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尤其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依依”写尽了杨柳的风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而且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与哀景写乐的相反相生手法为后世诗人所效法。
《诗经》中的战争诗以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传承千年激荡人心,使我们能从中看到当时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真切片段,也能感受到崇尚以礼待人、以德服人的时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