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树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古人对自然界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观察得细致入微。这在《诗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部两千多年前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周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其中不乏对树木的赞美与描绘。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的世界,感受那些被岁月洗礼、却依旧鲜活如初的树木之美。
松柏斯兑
帝?。▁ǐng)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duì)。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节选自《诗经·大雅·皇矣》
这是一首颂扬周王先祖功德的诗。松柏斯兑的“兑”意思为直立。诗中描述了天帝省视周地岐山,看到柞树和棫树挺拔高耸,苍松翠柏直立茂盛。天帝为周兴邦开疆,从太伯王季开始建功立业。就是这位祖先王季,顺从父亲、友爱兄长,所以能够增添福庆,被赐予无限荣光,承受福禄永不消减,周朝才能占据天下。
松柏屹立在高山上,历经风霜雨雪,依然郁郁葱葱。在这首诗里,松柏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成为了周王先祖的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松为百木之长。因为身姿挺拔、四季常青,松树常被用来比喻坚贞不屈、忠诚和高洁的品质。松树与经冬不凋的竹子、凌寒开放的梅花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被视为“君子”的象征。另外,因为万年长青,松树还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把课堂移至山水之间、青松之下。伴随松涛阵阵,流水潺潺,圣人教诲如春风化雨,润泽着学生们的心田。
孔子讲学图轴
明 孔子博物馆藏
绘孔子于山林瀑布之间的讲学情景??鬃邮殖秩缫?,端坐于松杏之下。其前有一弟子躬身请教,左有侍立弟子三人,另外的十六名弟子沿山道而上,分成三组,彼此顾盼,交谈自若。高山、块石、瀑布、流水以及劲松、丛树,将不同的场景串联,营造出清旷闲淡的讲学气氛。
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zhuó)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这是一首祝贺新娘出嫁的诗。诗人用鲜艳的桃花比喻风华正茂的新娘,用桃树硕果累累祝颂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用桃树枝叶繁茂,祝愿新娘家庭兴旺发达。
桃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桃花美丽,果实甘甜,桃胶养颜,桃仁入药,桃木辟邪,所以几千年来,桃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并被赋予美好的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花常被用来形容美丽的姑娘或者美好的爱情;桃子有长寿、健康等美好的寓意;桃园则承载着深厚的友情;人们还把理想之地称为桃花源,期盼能够远离世俗纷扰,过上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生活。
慈禧九桃图中堂
清 孔子博物馆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是吉祥之物,九为阳数之极,所以九桃纹寓意延年长寿、平安喜乐、幸福吉祥。
杨柳依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
这首诗反映了出征士兵久戍归来的心情。诗句大意为:回想我当初出征的时候,春风吹拂,杨柳依依;如今出征归来,寒风凛冽,大雪纷飞。道路泥泞,举步维艰,饥渴又劳累。不禁满心伤悲,我的哀痛谁能体会!
杨柳枝条柔软、姿态飘逸,象征着离别与思念?!俺捅鹌洌劬〈悍缪盍??!痹诠糯嗣欠直鹬?,常折杨柳作为送别之物,寄托依依不舍之情。
另外,柳树在早春最先吐出一抹新绿,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讯息,所以也被视为春天的使者,经常出现在诗词书画中。
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行乐图
清 孔子博物馆藏
长43.5厘,宽140.5厘米
画面描绘第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休憩的场景。右侧是一处凉亭和建于池塘上的月台,孔昭焕斜坐于月台中部的床榻上,右手握盏,面向画外。其右前方,两位僮仆正在煮茶。左侧的一处池塘中荷花盛开,两名僮仆一人撑杆,一人正采摘荷花。
孔昭焕(1735-1782年),字显文,号尧峰,孔子第七十一代孙。在其任内,曾先后六次接待乾隆亲诣曲阜展谒孔庙。
夏天的绿树成荫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无私馈赠。让我们更加珍惜、爱护身边的树木,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让我们像古人一样,用心去感受树木之美,去体会它们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