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的四月天,一江春水绿如蓝”。在这个草长莺飞、春和景明的好时节,最适合约上三两好友,一道踏青爬山,赏明媚春光,在自然中放松心情,感受山野间自由的气息。
在古代,“上春山”也同样是一件趣事,文人墨客会把春山美景渲染于笔墨之间,更有隐居之士将山间田居看作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一起在这些文物中欣赏登山的诗情画意吧!
登高赏春
天气渐暖,山林间也逐渐恢复生机,绿树繁茂、草木兴盛,有不知名的春花,以及远处隐约的“春鸟弄春声”。在此时节登高望远,感受春风得意。古人在登高赏春的同时,还会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呈现在画作之中,让我们通过这些书画作品,来寻找春意吧!
陆遵书“绿筠春树”图轴
清 孔子博物馆藏
《陆遵书“绿筠春树”图轴》,绘树木槎丫,嫩芽新吐,修竹叶茂,翠色欲滴。山石杂草,赭墨渲染,烘托春意。树木细笔皴擦,绿竹繁茂,虚实相生,构图饱满,营造了山林幽深恬淡的景象。
罗牧山水图轴
清 孔子博物馆藏
《罗牧山水图轴》前景所绘涧水潺潺,曲折蜿蜒,岸上树木山石参差排列。中景山峦平缓,山谷云气弥漫,依稀可见屋舍俨然。远景是对前中景景色的延续,景色清幽。此图画风工整隽秀,笔墨清润,三段构图。前景用笔工整细润,中景淡墨渲染,远景悠远?;婺匀螅愦畏置?。
山静日长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南宋罗大经隐居在山林中,把自己的山间生活日常写在《山静日长》一文中,展示出了暮春时节山间的清幽与祥和,劝告世人放慢生活的脚步,享受春光的美好。
文中写道: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孔祥霖、玉仙女史书画纨扇
清 孔子博物馆藏
孔祥霖、玉仙女史书画纨扇所书文字内容便节选自南宋罗大经的《山静日长》。扇为圆形,象牙制扇柄,正面花鸟图,款署玉仙女史,背面款署孔祥霖。
书案上的山景
除了赏山景、享受山林间的隐居生活之外,春山,作为一种美好的意象,也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书案上,抑或是作为背景,出现在圣人讲学的画作中,为学习、讲学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孔子讲学图轴
明 孔子博物馆藏
《孔子讲学图轴》绘孔子于山林瀑布之间的讲学情景??鬃邮殖秩缫?,端坐于松杏之下。其前有一弟子躬身请教,左有侍立弟子三人,另外的十六名弟子沿山道而上,分成三组,彼此顾盼,交谈自若。高山、块石、瀑布、流水以及劲松、丛树,将不同的场景串联,营造出清旷闲淡的讲学气氛。
青花云龙纹笔架
明 孔子博物馆藏
在古人的书案上,也有许多器型似“山”字型的笔墨用具。比如这件青花云龙纹笔架器,中饰青花正龙,两侧二龙相对,间饰云、火焰、山崖等纹。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底款。笔架三峰山形,并加以青花彩绘;山峰龙纹蜿蜒盘曲,刚劲有力,庄重浑朴,青花色彩艳丽。
积攒了一年的万千思念,草木绿了山头、野花开遍了山坡、时有鸟鸣,唤醒了沉睡的山林。登山踏青,看春色满山,同时,也可以来孔子博物馆,在文物间赏绿水青山,感受古代文人的春时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