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今年的7月11日是入伏的第一天。
在此时,骄阳似火,微风带暑,行人在外,稍一走动,便已是汗流浃背。因此,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大街上,防晒衣、太阳伞紧伴路人;在室内,空调、风扇不肯停歇。现代人的避暑方式“五花八门”,其实,在古代,古人也有许多种避暑“妙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人消解烦暑的方法吧!
用冰之俗
《周礼·冢宰》记载有藏冰之制,冬藏夏用,历朝据此有用冰制度?!短苹嵋芳窃?,夏至日颁冰及酒,将酒和冰而饮,冰镇清凉。
在孔府,人们也有藏冰的习惯。每年从进入冬季“三九”第一天开始,衍圣公就会派百户官乘车到冷神庙祭拜,意请冷神降冷,以便放水积冰。拜完冷神庙以后,佃户们就集合人力,开始在曲阜城西北城角以外护城河内放水积冰。放一层水,积一层冰,把冰积到一尺二寸厚的时候(约合市尺二尺),就由孔府派“作夫”画线,划成一尺二的方格线,再凿成大方块,拉往孔庙后的冰窑内??酌砗笥辛礁龃蟊眩桓龃蟊ぶ乜酌砑漓肟鬃邮奔廊饧啦擞帽?;一个是孔府生活用冰,也就是用于室内降温、厨房肉鱼各菜用冰或宴会用冰。
轻薄夏衣
夏季,古人会穿着特制的夏服。葛布,俗称夏布,是用葛的茎纤维制成的织物,多用来作夏服,质地轻薄,透气性好。葛纤维织衣历史悠久,《诗经·葛覃》中写道:“葛之覃兮,施于谷,维叶萋萋......是刈是濩。为浠为绤,服之无斁?!闭饷枋隽松焦缺椴几鸩荩嗣歉罾凑糁笾橹埔碌某【?。
本色葛袍
明 孔子博物馆藏
凉扇生风
在空调、电风扇被发明之前,人们最实用的降温工具当属扇子了。扇子生风、便携,且扇面书画作品大多以山石竹林、花鸟蝴蝶等为主题,从外观到用途,无不给人带来清凉。
孔祥霖、玉仙女史书画纨扇
清 孔子博物馆藏
扇为圆形,象牙制扇柄,正面花鸟图,款署玉仙女史,背面款署孔祥霖,内容节选自南宋罗大经的《山静日长》。
李钟豫指书字画折扇
清 孔子博物馆藏
扇正面绘“竹笑兰言”图,背面为泥金,题有行书诗文,扇骨为如意式。
山林清幽
为打发伏天暑热,人们往往泊舟水上,斗牌、听清唱、说书,借乘凉行乐。除此之外,林中山涧,也是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雕楼阁人物碧玉山子
明 孔子博物馆藏
器取玉石自然之形,一面雕琢出一幅仙山之景,里面有古柏苍松、楼阁和七位仙人,仙人们或在交谈,或在观景,或在休憩,其乐融融;另一面雕琢出一幅大自然之美景,苍松古柏,绿树成荫,鹿儿在森林中或奔跑或休憩,仙鹤在云雾里飞翔,好一幅美景之图。配镂雕花卉、山石、灵芝仙草檀木器座,相互对应,更营造出了山林幽静、生机盎然的氛围。
心静凉自生
三伏天之际,人们只想寻找一处清凉之地,觅得一丝心灵上的安宁。对于古代的文人来说,书房,便成了最佳的避暑之所,人们在书房中写字作画,静心修身,就连书房中的文房用具,也透出一股清凉之意。
青花云龙纹笔架
明 孔子博物馆藏
器呈“山”字形,长方形圈足。中饰青花正龙,两侧二龙相对,间饰云、火焰、山崖等纹??椤按竺魍蚶曛啤钡卓睢1始苋迳叫?,并加以青花彩绘;山峰龙纹蜿蜒盘曲,刚劲有力,庄重浑朴,青花色彩艳丽。
炎炎夏日,不如来孔子博物馆,以消酷暑,感受清凉一夏!
下一篇:孔子博物馆举办曲阜汉魏碑刻拓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