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深,草木舒荣,芳菲绽放,其中尤以杏花开得最为热闹。孔子博物馆也迎来了杏花季,一枝一枝杏花压满树梢,白色柔美,粉色娇嫩,红色热情,随风飘舞,为春天带来清雅与浪漫。
在这灿烂的季节,何不着轻罗薄衫,携三两好友,遥望杏花微雨,感受春风轻柔。莫道春光错付,孔博杏花值得你停留。
以杏花之名 祈好运高升
在中国,杏花总是以一种美好的形象出现在故事和传说之中,久而久之,它便成为了美德的象征,带有独特的精神内涵。
孔子曾在杏坛讲学,开创平民教育,四方弟子云集,杏坛也成为孔子教育精神的象征。
相传,名医董奉为他人治病,仅以杏树作为报酬,时间久了,万株杏树遂形成漫山遍野的杏林,后世人们便常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此外,杏花还常与科举考试联系在一起。古时,乡试在农历八月举行,考中则称“折桂”;会试在农历三月举行,考中则称“探杏”,这便是“桂林杏苑”一词的由来。除了“桂林杏苑”,人们也常用“杏林春燕”来祝??忌?。在古代,殿试之期恰逢杏花盛开之时,杏花也因此被称为“状元及第花”。同时,殿试得中者还会接受皇帝的赐宴,“宴”和“燕”同音,燕子又是报春的吉祥之鸟,所以用“杏林春燕”这个词,来表达对考生的祝愿和期盼。
春日杏花满枝头,勤学莫负好时光?;砦凹暗凇毕笳鞯男踊?,在圣人的思想熏陶下,将赋予人们双倍的“好运加成”。来孔子博物馆看杏花,赏美景,祈好运,祝愿每一个努力求学的人,终将探杏折桂、及第登科。
孔子与杏坛
孔子杏坛讲学图轴
明代 孔子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图绘孔子于杏坛讲学,四弟子端坐受教。背置屏风,后有杏树,老树新枝,千花万蕊??鬃由裉俗楹?,弟子全神贯注。所绘人物形态各异,面部刻画生动传神。屏风既突显了孔子的主体地位,又起到了恰到好处的留白作用,与背后刻画繁复的杏树形成鲜明对比,延伸了画面的深度。
“杏坛讲学”的典故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焙罄慈嗣蔷透葑拥恼庠虻涔?,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孔博杏花别样情
孔子博物馆2019年9月6日正式开馆,坐落于孔子故里曲阜城中轴线的正南端,与孔庙祖庭遥相呼应,是“三孔”世界文化遗产的时空延伸,文脉赓续??鬃硬┪锕萁ü莸淖谥季褪谴?、弘扬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化的力量。所以孔子博物馆堪称是新时代的“新杏坛”。
孔子博物馆主馆为仿汉式建筑,馆区四周,有七十二棵杏树,象征着“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杏花繁华,当我们穿梭于杏花树下,遥想当年,孔子带领弟子步游洙泗,与颜回作答,与子贡论“夫子之道”,看弟子们围绕先师吟诗谈礼,在杏花树下弹琴授课,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杏花时节,来到孔子博物馆,穿过主馆馆区的杏花树丛,能够聆听到蜜蜂嗡嗡的采蜜声,静下心来,这种声音以及周围的一切,仿佛能带领我们与孔子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与贤者为伍,与颜回同窗,观子路之勇,听子贡之论......
杏花盛开正当时,赏花拍照皆相宜。一起来孔子博物馆,打卡“杏花季”,寻找春天里的“好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