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今年的二月二十一日是农历二月二,也是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民间认为这时龙也同百虫一起苏醒、抬头。目前已知最早记载“龙抬头”风俗的,是元代的《析津志·岁纪》:“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其实,“龙抬头”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关,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在每年二月春分以后的黄昏,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出现,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下,故称“龙抬头”。
在人们的信仰中,“龙”是吉祥之物,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自古以来人们亦将仲春龙星出现于地表上的日子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吉日。龙神驱邪,百毒不侵;龙神赐福,人畜平安;龙神发力,生机勃勃;龙神行云,风调雨顺。
民俗中的“龙”
二月二,是一个与龙、土地崇拜有关的节日,其节俗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作中,关键词是“龙”和“头”。所以提到二月二的习俗最先想到的就是理发了。传说中,在这一天龙王爷布下春雨,为大地洗去一冬的积霜与陈旧。在这万物更新的时候,剃头就是为了迎合这种蓬勃之气,让我们也从头到脚焕然一新,“小孩理发长大出人头地,大人理发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这天还要举行开笔礼,让小孩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每一个孩子长大后都能识文断字。
开笔礼
文物中的“龙”
“龙”寓意吉祥美好,孔子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也有不少带有“龙”的元素和图案,让我们一起来一睹这些文物的风采吧!
铺首衔环龙纹铜罍
春秋 孔子博物馆藏
覆盘形盖,上有三环,子母口微侈(chǐ),束颈,溜肩,铺首衔环耳,鼓腹,圈足。盖面饰交体龙纹,颈饰蟠夔纹,腹饰绳纹两道,中饰交体龙纹,并铸对称双环。罍一般为盛酒器,也可作为盛水器使用,形似壶,出现于商晚期,春秋晚期以后少见。
夔龙榖纹青玉璧
战国 孔子博物馆藏
此玉璧为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环形纹饰由外至内分为三区,依次饰夔龙纹、榖(gǔ)纹、夔龙纹。
出廓双龙勾云纹黄玉璜
战国 孔子博物馆藏
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璜身满刻勾云纹,出廓透雕“S”形双龙,相向而视,龙角上扬,口微张上卷,尾下垂卷曲,龙身刻鳞纹。其上双龙造型生动传神,线条古朴简练。
缠枝宝相花雕龙耳掐丝珐琅香炉
清 孔子博物馆藏
器配镂空花鸟铜盖,盖刻有镂空的荷花和鹭鸶等吉祥图案,谐音一路连科,寓意科举仕途顺利,盖沿刻饰云雷纹。在它的上方是镂雕盘龙纹钮,腹部两边有一对雕回首双夔龙耳,肩饰莲瓣纹,器腹饰缠枝宝相花、梅花鹿纹,下方是三个象鼻足。
二月初二“龙抬头”,福禄寿喜永长留;二月初二“龙抬头”,收到祝福好兆头!一起来孔子博物馆欣赏“龙”元素的文物吧,收获满满的知识与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