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一次全约微信联系方式-附近200米约爱电话,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全国空降同城免费qq

中文 | EN
EN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博动态

图说孔子 | 孔子观欹器——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

作者:田晨宸 点击数:684 2022-12-21 文章来源:

关于“欹器”的最早的有关记载,可见于战国时《荀子》一书《宥坐》篇。《宥坐》篇记载: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鬃游视谑孛碚咴唬骸按宋纹??”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笨鬃釉唬骸拔嵛佩蹲鳎樵蜢?,中则正,满则覆?!笨鬃庸说茏尤眨骸白⑺伞!钡茏愚谒⒅?,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1671608838300573.jpg

孔子博物馆藏 明 孔子观欹器图


欹器的特点在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当它不盛水时,只能欹斜地放着而无法端正地放置,这就是所谓“虚则欹”;如果注入中等量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这就是“中则正”;注水过多时,它又会向一侧翻倒,而把水都倒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满则覆”。

这段关于孔子观欹器的记述,所阐发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其中蕴含着儒家“中庸”的思想。

孔子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思想活跃的时代。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上古历史文化之大成。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集中在孔子的手里”,其精髓为“中庸”莫属?!堵塾铩び阂病罚骸爸杏怪乱?,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薄端滴摹返慕馐停骸爸校?;庸,用也?!彼浴爸杏埂钡谋疽寰褪且灾形茫蛴弥凶魑约旱某5??!爸小笔谴砜凸凼挛锩艿囊惶跗毡榈?、切合实际的最高准则。这里的“中”,仍然是指中正、恰当、适度。后子思作《中庸》明确将“中”解释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闭饫锏摹爸小保凑罩祆涞慕馐?,就是无所偏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即“喜怒哀乐,各有攸当,方其未发,浑然在中无所偏倚,故谓之中?!?/p>


1671608918970058.jpg

孔子博物馆内欹器模型


正因为欹器所蕴含的特殊含义,从周朝到汉代, 一直都还是帝王的“宥坐之器”。汉末时由于战乱, 欹器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之中。后来,西晋的杜预、南朝的祖冲之有意的复原, 但也没有能流传下来。

据传北朝西魏时, 西魏文帝制造了两件欹器。《北史·薛憕传》记载大统四年(538年),“宣光、清徽殿初成,憕为之颂。文帝又造二欹器;一位二仙人共持一钵,同处一盘,钵盖有山,山有香气,一仙人又持金瓶以临器上,倾水灌山,则出于瓶而注乎器,烟气通发山中”。

可见两个欹器其中一个是由两个仙人在一个托盘中共同托着一个钵。钵的上端上有山, 山散发着香气。再有一个仙人拿着一个金瓶, 高举于钵的上方, 倒水浇灌山峰, 水从瓶子里流出, 倒入钵中, 山峰之间烟气弥漫, 取名叫做仙人欹器。西魏文帝把欹器放在清徽殿前, 形状很像酒杯, 空的时候倾斜, 倒一半的的时候就平衡了, 满的时候就翻过来了。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二月戊辰, 宋仁宗到迩英阁内, 拿出一个欹器, 对着大臣们说:“朕思古欹器之法, 试令工人制之以示卿等。”仁宗命令臣下用水注入壶内, 中则正, 满则覆。

宋代灭亡后, 欹器又再次失传, 直到清代才又出现。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 在光绪继位之后,几案上摆放有“欹器”。醇亲王奕譞将“欹器”作为座右之器, 上镌有“满招损, 谦受益”的铭句。


上一篇:图说孔子 | 晏婴沮封——孔子和晏子

下一篇:图说孔子 | 归田谢过——齐鲁之间合作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