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佳节
今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节气。冬至是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通过观测日影的方法测定出冬至了。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当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自南回归线逐渐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长。但是,冬至以后,直到春分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冬至是隆冬时节开始的标志。
冬至又被称为“冬节”“亚岁”等,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此后阳气回升,所以把冬至视为“大吉之日”。古时候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周代曾把农历十一月作为正月,冬至为“年首”。汉代把冬至定为“冬节”,这天人们要“贺冬”、“拜冬”。
民谚云:“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这天,北方地区有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则吃汤圆、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汤圆、冬至米团又分别被称为“冬至圆”、“冬至团”,寓意“团圆”、“圆满”。
青花描金蕃莲碗 明 孔子博物馆藏
撇口,弧腹,圈足。内沿饰菱形纹一周,中间饰描金缠枝莲纹,内底饰青花蕃莲纹。外沿饰双环曲线纹一周,腹饰青花缠枝莲纹,足底饰描金雪花纹。此青花描金蕃莲碗胎体轻薄,造型端庄,釉面细腻光润;色料为苏泥勃青,艳丽沉稳,晕散自然,浓淡相宜,具有鲜明的永乐青花特征。
冬至三候
古人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两个节气间隔大约15天,每5天为一候。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三候为:“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古人认为冬至是一年中阴气最强的一天,此后阳气开始生发,但阴气仍然很重,所以泥土里的蚯蚓还蜷缩着身体;糜鹿头上的角自然脱落;山中泉水开始流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糜鹿属于鹿科,在冬至时期脱角,而不同种类的鹿脱角的时间不尽相同。古人认为鹿能感知阴阳,非常神奇,所以鹿经常被赋予长寿、富贵等美好的寓意。
黄慎人物图轴 清 孔子博物馆藏
纸本设色?;胬险吆追⑼?,慈眉善目,手持拐杖,颔首垂目,若有所思。白鹿面目温顺,身驼葫芦、卷轴、花卉,偎依身旁??钍稹捌呶謇先笋ㄆ啊?。下钤白文印两方,一方为“黄慎”,一方为“瘿瓢山人”。
此画作人物刻画传神,衣纹繁简得当,线条顿挫有力,粗犷中给人以沉静之感。
数九寒天
冬至之后就进入了数九寒天,数九就是从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共数九个九天,就到了温暖的春天。民间有广为流传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据记载,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古人就已有数九的习俗,以消磨寒冬,期盼春回,别有一番情趣。明代流行九九消寒图,《帝京景物略》记载有梅花消寒图的画法:“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清朝宫廷也重视冬至数九活动,道光皇帝曾御制“九九消寒图”,主要内容为“亭前柔柳珍重待春风(風)”九个字,每字九笔,每天用朱笔填写一笔,每填写一字便通过一九。
孔继干墨梅图轴 清 孔子博物馆藏
纸本水墨?;胬厦芬恢?,枝丫槎错,枝繁花密,生机盎然??钍稹疤堑廊恕薄V煳挠 霸乒取?。白文印两方,一方“孔继干印”,一方“泰兴令印”。所绘梅花繁而不乱,错落有致,水墨花瓣,轻点花蕊,层次分明。
冬至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同时还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多吃牛羊肉、大枣、赤豆、银耳、莲子、芡实、薏仁等食物;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调整心态,顺应自然,保持心情平和。
过了冬至,春节就指日可待了。让我们学习古人的风雅和乐观,一起数九,静待春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