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一次全约微信联系方式-附近200米约爱电话,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全国空降同城免费qq

中文 | EN
E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社会教育

七夕雅集 | 邀您启程:赴一场魁星之约,习半日古人之礼

作者:徐来东 点击数:44 2025-08-27 文章来源:

七夕,自古便是女子乞巧、学子乞文的双祈之日??鬃硬┪锕萦胩旖虺料阋帐醪┪锕菀哉庖淮澄楦?,将于8月29日农历七夕节当天联合呈现“乞巧·求文”主题系列雅集:拜魁星、晒典籍、制辟蠹香、制巧果、斗巧思、缝制线装书。每一项活动既呼应古老习俗,更致力于文化的“活态传承”,让乞巧之艺与求文之运,融贯于今人可感可触的礼仪实践之中。

礼乐拜魁星 虔心求文运

整场活动以沉浸式礼乐典礼开启。古乐声动,众人行拜师礼、敬魁星,重现传统中“拜魁星,求文运”的庄严场景。这既是对科举时代文人祈愿的仪礼复现,更是当代对勤奋向学、尊师重道精神的接力。在肃穆与虔诚之间,求取的不仅是个人学业顺遂,更是一份对文明根脉的敬意与延续。

 晒书敬经典 沐日呈翰墨

七夕晒书,古时与乞巧、乞文并重,是文人雅士惜字敬纸的重要礼仪。在孔子博物馆,馆藏典籍沐于日光之下,公众可近距离感受这场“与古为徒”的晒书仪轨。通过体验“曝书于庭”的传统,我们不仅防蠹除湿,更以身体之礼,传递对知识、对历史的深厚敬畏。

 手制辟蠹香 巧调灵芳韵

乞巧之俗,重在“得巧”;而制辟蠹香,正是手艺与心性的双重修炼。依托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的专业指导,参与者亲手调香、捏制,以古法合香护书。这既是对“巧”文化的延伸,更是将技艺之巧转化为守护文化的行为象征——每一枚香牌,都是传统智慧在当代生活中的活态落脚。

 穿针乞巧慧 引线窥天巧

“斗巧”环节忠实延续了七夕最经典的乞巧风俗——水中投针,以微小的举动磨练专注与耐心。这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对传统女性“乞巧求慧”仪俗的现代回应,让快节奏生活中的我们,重新体会手艺之中蕴藏的静定与匠心。

 线装承文脉 针线绕古意

亲手缝制一本线装书,尤其是选择《论语》等经典作为内文,是对“乞文运”最直接的当代诠释。一针一线之间,既是对书籍装帧传统技艺的传承,也象征学子以手工之劳表达对文化的虔诚。线迹成书之时,亦是文脉在指尖再生之时。

 巧果蕴芳甜 孔府寄温情

历史上到了农历七月初七,孔府会组织人员在忠恕堂院制作巧果。巧果制作源于“乞巧”习俗,人们以此向织女祈愿,期盼自己亦能拥有聪慧心窍与灵巧双手。活动现场可亲手制作各式巧果,成品巧果将精心包装,作为佳节好礼,赠予府内本家与亲友,共享一份延续千年的巧意与温情。

孔子博物馆与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此次七夕主题雅集活动,以七夕双乞传统为线索,将乞巧之艺、求文之愿融汇于各项可感可行的礼仪实践中。我们不仅复原旧俗,更推动其成为每个人可参与、可传承的“活的文化”。

这个七夕,愿你我共同乞巧得慧、拜魁承运——以亲手实践延续华夏千年不绝的巧思与文心。

活动时间:2025年8月29日14:40-17:00              

活动地点:诗礼堂                                                    

活动人数:20人(为保证活动体验感,请身着汉服

年龄限制:10岁--40 岁                                               

报名方式:点击链接即可报名                                    

报名成功后请入群,报名后因故无法参加请提前1天取消。

1756282480164244.png

上一篇:“子曰剧场”——圣迹图舞台剧演绎营圆满结营

下一篇:流动博物馆 | 孔子博物馆走进曲阜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