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礼乐归东鲁”,大家好,我是孔子博物馆的讲解员刘晓娜,欢迎大家继续收听“日出东方——山东地区早期礼乐文明的发展”系列讲座。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战国时期的夔龙谷纹青玉璧。
夔龙谷纹青玉璧
战国 孔子博物馆藏
《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庇耔凳枪糯持握呒捞斓睦衿鳎诠湃说墓勰钪?,天圆地方,而璧圆象天,因而用璧来祭天,也用于敛葬。
这件夔龙谷纹青玉璧,为鲁国故城遗址52号墓出土。现藏于孔子博物馆。直径30.9厘米,孔径10.7厘米,厚0.7厘米。玉质,器扁平,圆形,边缘有褐色沁斑。肉上由两道绹纹将纹饰分为三区,内区纹饰以绹纹相隔,分成三组,每组饰双尾龙纹,一首双身,两两相交。中区浅浮雕饰谷纹,形似谷物新生芽叶。外区饰五组双尾龙纹。出土时,这件玉璧与墓中其他玉璧、玉环平铺在死者尸身上下。它们应当是《周礼·春官·典瑞》中所说的“疏璧琮以敛尸”的敛尸用璧。鲁国故城出土的战国玉璧,以器型大、数量多、做工考究、工艺精湛著称于世,充分反映了战国玉璧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