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一次全约微信联系方式-附近200米约爱电话,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全国空降同城免费qq

中文 | EN
E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社会教育

孔子课堂 | “日出东方——山东地区早期礼乐文明的发展”系列讲座(九)

作者:社教部 张品宽 孔然 点击数:253 2023-04-04 文章来源:


系列讲座第九期.mp3


“千年礼乐归东鲁”,大家好,我是孔子博物馆的讲解员孔然,欢迎继续收听“日出东方——山东地区早期礼乐文明发展”系列讲座。本期我们一同认识本次展览中的玉龙。


1680486458951905.jpg


在中国玉文化中,动物形佩饰一直是一个常见的题材,龙、凤在古人心中是吉兆、智慧的象征,也是人与天、神沟通的媒介,被赋予了主宰风雨、载人升天、降临祥瑞等神奇功能。


1680486444430743.jpg

玉龙 西周 济阳区博物馆藏


展览中的这件玉龙1985年于济阳刘台遗址6号墓出土,时代为西周。整体为淡绿色,长4厘米、宽3厘米、厚0.4厘米。体近椭圆形,全身线刻,刀法流畅,纹饰优美。两面抛光,各饰有一个肌理纹饰。纹饰一面顺时针方向内卷,另一面逆时针卷起。龙呈盘卷状,尾勾屈于器正中央。龙首贴于龙尾上,闭口圆鼻。臣字眼,眼珠钻孔,为一面钻,上刻云状纹眉。眼后上方为耳或角,上有一穿孔。龙首相对另一侧为龙的大小腿,小腿末端刻双弯钩爪。龙身内卷,身饰四组鳞纹。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早在远古时期,龙就以高度神话的形象出现在东方,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

上一篇:读经明志 行礼成人——孔子广场成人礼仪式侧记

下一篇:孔子课堂︱社教活动报名公告